奶奶围着白布围兜,把身子向前倾着,就一直是用这一个姿势,追赶误闯入屋子里的黄蝴蝶。快要放飞出去的时候,她的两手往上举着,兜着它最后在她掌心处挥了一挥的翅膀,轻声问道:“是我的儿子么?是纯平么?”
一年前看过依据原著制作的电影,今年快要放假前突然想起来,把这本书当作了每天的睡前读物。作品翻译过来时,每一章的标题意外地还是保留着日文,阻碍了我对它们的理解,却唤醒了这部作品的最真实温度。
小说里的故事,从一年前的家庭聚会开始讲起。那时已经是夏末的季节了,院子里的紫薇花开得璀璨,黄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飞舞。横山良多与妻儿一同返回位于湘南海边的老家。公交车一路晃晃悠悠地颠过来,经过的海和楼,引起了良多一直不愿面对的诸多忧虑。久违的横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团聚。沁凉的麦茶、红透的西瓜、母亲绝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妇罗,加上外卖的顶级寿司和鳗鱼饭,每一口里,每一口里,都深深浅浅地包含着母亲对大哥纯平的遗憾与怀念,对一家人团聚的期盼和隐约心酸,对老伴的无奈、倔强和长久的陪伴之情……也藏匿着,父亲对自己老去的不甘,对工作的执着热爱和对家人不善于表达的爱。虽然书里描写出来的是他们闲散地度过了这看似平凡的一天,然而他们细细分享品尝着的,却是欢笑背后隐隐的哀伤;小心翼翼的对话和夹杂在其中忍不住的争执里,不经意触动的回忆,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整本书都在试图让人们明白这一个道理: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这个道理有着不可避免的遗憾和带着现实色彩的小小残忍。我们谁都不能否认,这一路上,在我们步履不停的途中,太多值得珍惜的东西被忽略,直到最后才后知后觉。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微微放缓脚步,就像书里爷爷、儿子、孙子三个人去海边散步的时候那样,儿子装作玩手机有意地放慢了步伐,只为赠与父亲一个有尊严的等待。我们放缓步子,去等等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地渐渐老去的亲人,多给他们一些耐心和陪伴,多倾听几个她们日常打来的名为想念的电话,多回几次满载童年记忆的老房子,和亲人共饮一杯大麦茶,共分一个夏日的大西瓜。便是这样,才能让我们在步履永不会停的人生中,少去一些所谓的来不及。
这类关于亲情的书,我总是不敢又舍不得去看,这个年龄的我们,总是不太乐意去谈及亲情里我们以后才会接触到的遗憾的这一部分,却慢慢明白,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甚至从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这种略带有忧伤的一部分就已然在发生了。越长大,我们接触到的外界感情便越多,在小时候最珍重的亲情里,往往因为朋友的相聚而错过了许多次的家庭聚会,这些我们自以为理所应当、一如既往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感情,在被我们渐渐轻视的过程中,一直用深情的目光伴随着我们,悄悄地恳求我们的等待。
上大学,我初次离开父母离开家生活。军训的前几天还沉浸在新交的称心朋友和自由的欢乐中,爸妈打电话来问我想不想家,我开玩笑地调侃说:“一点儿也没有想。”然而过了几天,每天晚上训练完回到寝室休息,最后进门的一瞬间,都会忍不住在转过身关门的时候偷偷地红了眼眶。那个时候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对亲人对家的想念。没有因为任何外在原因,只是在这种吹着凉风的初秋晚上,在这个没有爸妈陪在身边一同从学校下完晚自习散步回家的晚上,即便身边的笑声有多欢乐,即便每天的任务有多消耗精力,心底深处都在慢慢溢出一种名为“念家”的孤独。后来,在学校呆久了,每天还是都会坚持和爸妈打一通电话。记得有一个周末,我散完步回到寝室,手机连着震动了好几下。爸妈送完我后,开车从我高中对面的大学校园穿过。然后同样是在这样的吹着凉风的晚上,没有我陪在身边走过那年点着星星点点路灯的林荫小道,看着一波又一波下课回寝室的学生骑着小黄车从身边经过,他们突然就很想我。那天晚上熄了灯,我在暖和的被子里抱着手机,看着它熄了屏又点亮,熄了屏又点亮,我用手枕着脸,不想让眼泪湿了枕头。那天晚上突然就开始思考这份珍重的感情,开始理解爸妈的不舍和不易。我们确是正当青春年少,未来还很长远,充满着希望与憧憬,所以我们习惯性地朝前方看。而要顾全老人和孩子的他们,正值中年,总是忍不住地回头看。我们是父母一生的牵挂。那天,妈妈后来单独发微信给我说:“你不要有压力,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对彼此最大的支持。”从那天开始,就习惯性地把我在学校期间,家人在微信上发给我的一部分的消息截图保存在我的相册里,与其说是想在孤独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不如说是想要一直提醒自己,即便这份感情是无条件地永远陪伴着你,跟随着你,你依旧要把它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它依旧是你最珍重的情感。
后来,每个星期从学校回到家里。从进入从小生活的院子开始,就陷在了回忆和珍惜里。我妈说错了一点,不是只有她们才习惯性地回头看,不是只有朝前方看才是我们的唯一。在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悄悄地回忆,然后更加珍惜现在。小学语文课的摘抄本里总是躺着龙应台的这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但现在才自己明白,“不必追”并不是“不必等”,如果反过来,作为孩子的我们在一些节点适时地放慢步子,在我们步履不停的人生中习惯性地回头看看,拉亲人一把,转过身给一个拥抱,给一段陪伴,这样很多的“来不及”都会变得“来得及”。
看书的感觉和看电影是完全不一样的。电影每个场景镜头的转换间隙,在书中,都是被描绘细节的一行行文字填得满满当当的,轻轻柔柔的。刚翻开这本书,仅仅读过两行就能被完全带入它的语言风格里。细细腻腻的情感被优雅而温柔的文字表达出来,轻柔又灵巧地沿着脑神经进入我的思想。连带着翻书的动作和与朋友交谈的声音都轻了许多。这便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的我们,不要忘了回头看看,把以后想到会遗憾的来不及变成此时此刻的陪伴与珍重,这也便是人们生活的本质所在。
(作者系2017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