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情书》观后感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祝涓兰 编辑:徐婧雯 时间:2018-09-19 字号: 【大】 【中】 【小】

之前我看过《情书》两次,和男朋友一次,和好朋友一次。现在又和全班同学看了一次,于是有了不少感想。

在看《情书》之前,我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爱情观,所以这部电影并没有对我的爱情观带来剧烈的冲击,但博子的部分情节还是对我的爱情观有了一部分的补充。

我的爱情观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小王子》这本童话书。小王子因为忍受不了玫瑰出于虚荣的折磨而出走,到最后一站地球,他遇到了狐狸,狐狸告诉了他什么是驯养。“驯养就是建立关系,”狐狸说,“对我而言,你只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不过是只狐狸,就跟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将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的唯一;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了。”

狐狸并没有对驯养所建立的关系做出规范性的定义,但他描述了一个被驯养后的世界:“如果你驯养了我,我的生活将充满阳光。我将辨别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别的脚步声会让我钻入地下。而你的脚步声却会像音乐一样,把我从洞穴里召唤出来。另外你瞧,看到那边的麦田了么?我不吃面包,小麦对我来说毫无用处。麦田也不会让我联想到任何事。这是很可悲的!但是你长着金黄色头发。当你驯养我以后,这将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麦子的颜色也是金黄色的,它会让我想起你。而且我也将喜欢聆听风儿吹过麦田的声音……”“如果你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

通过狐狸的描述,我们可以朦胧地感受到驯养的含义。驯养意味着“独一无二和唯一”,驯养意味着“一切都与你有关”。对于被驯养的人,驯养者仿佛成为与周围世界的连接点,是如同死亡一般赋予一切事物价值的存在。同时,驯养意味着责任,每个人都必须对他所驯养的人负责。狐狸还告诉王子玫瑰花独一无二的原因,“因为你为她倾注了时间,所以她才会如此珍贵。”

驯养是唯一,是有关,是责任,也是倾注时间。这难道不就是爱情吗?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爱情的本质与驯养是类似的。但驯养这个词语太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了,所以除了说明驯养是什么,还需要通过辨析使驯养区分于其他错误爱情观所衍生出来的概念,使驯养的概念进一步明确。

首先,驯养绝不是依附。邓晓芒老师在一个讲座中说道,中国人正在学习爱情,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没有爱情,只有情恋。而什么是情恋呢?是两个不独立的个体相互取暖、相互依赖,把灵魂交给对方而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可爱情的产生必须源于两个独立的个体。两个人的结合并不是互相弥补欠缺,而是通过结合从有限的世界中探寻到无限的可能。情恋是依附,是两个不完整的人抱团取暖。而爱情是驯养,是一个人格对另一个人格的向往。所谓的“你填补了心中的空白”之类的情话,只是一个甜蜜的隐喻———我在你的身上发现了我想要的自己。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探索灵魂的过程,你可以从对方的灵魂中窥探到自己所幻想过的一切美好。不完整的人格是无法孕育出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的,完整对不完整的爱是同情,不完整对完整的爱是崇拜,不完整对不完整的爱是自嗨,这些都是伪装成爱情的欺骗。真正的爱是独立的,就像狐狸与小王子,被驯服的狐狸心甘情愿地让小王子离开,寻找他的玫瑰花。就像梁实秋的那句:“你要走,我不送你;你来,风雨再大,我都要去接你。”这本质上是这样一种爱情观:我做好了和你过一生的准备,也做好了你随时要走的打算。而这样一份坦然洒脱的感情,两个互相依附的人是无法实现的。

其次,驯养不意味着束缚。驯养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想到用链子捆,因而产生束缚与限制的负面理解,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只能被外在的东西所束缚,来自内心的强制力量叫自律。我的老师总是说,为什么有很多人活着不快乐,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这是因为他们活在一个主客两分的世界,对于他们而言,自己之外的一切都是对抗性的“客体”。而爱情不可能是外在的,爱情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主体超越性的展现。它就像亚当的那根肋骨一样,是属于自己的。因为爱情而选择的放弃,并不是强制的剥夺,而是心甘情愿的牺牲。如果有人会觉得因为一朵玫瑰花而放弃整个玫瑰园是不值得的,那么这就不是爱情了,而是利益权衡下的一个交换。当爱情对恋人来讲只是紧紧的束缚与沉重的枷锁,那么爱情就已然是一种异化的异己力量,也就不再是真正的爱情了。

最后,驯服不是占有。将爱等同于占有是非常普遍的爱情观念。前段时间发生的一起强奸案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强奸犯信誓旦旦地说:我爱她,我想占有她,所以我才去强奸她。这本质上就是将爱情当作占有。以占有为目的是本能与婚姻的要求,但不是爱情的要求。人们总是,“爱就是占有一个人的心”,但这样说是矛盾的。心是不能被占有的,可以被占有的不是“心”,而是可以被判定归属权的物品。爱情是无限接近却不可能达到,因为被驯服者出于对爱人的尊重和对爱人独立性的保全而不会去做任何侵略性的行为。正如邓晓芒教授在《灵之舞》中写到的:“真正的爱是永远的焦虑与担忧,是对被爱者的自由所抱有的恐惧和期望,是对对方‘真心’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和对无望的爱的永怀希望地追求。”这样的爱情似乎是非常痛苦的,但爱的幸福与意义却在看似的痛苦中得以实现。正如爱不是依附也不是约束,爱同样不是对爱人完完全全的掌握,而应该是两个独立人格的互相钦慕,在彼此的结合中窥探到无限的超越性情感。

前面提到了《情书》中博子的角色对我的爱情观有了新的启发,具体指的是博子对 “一见钟情背后的原因”的态度。在刚刚得知自己与女树非常相像时,她是嫉妒的;但到影片的后期,她谈起男树向她求婚时的情景,接着有些害羞地说道:“他带给我快乐的回忆已经那么多,而我却依然探求更多,我真是个自私的女孩。”

其实在《甄嬛传》中也有类似的剧情,深爱纯元皇后的皇帝无法接受爱人的离世,固执地活在回忆里。他叫甄嬛“莞莞”,心里却想的都是纯元皇后。而他告诉甄嬛他爱她,可本质上,他只是将甄嬛看做纯元的替身,甄嬛在他的心中根本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而只是被当做他对亡妻思念的承载物。这是一种欺骗,因为爱就包含了唯一,当爱失去了唯一的指向性,就不再是爱而是以爱为名的欺骗了。

同样爱人在自己的身上寻求另一个不可替代的人的影子,为什么博子的态度却与甄嬛截然不同呢?我觉得造成这样态度不同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博子是相信她与男树之间是有爱情的,因为相信,所以理解恋人对她一见钟情的背后原因的隐瞒。反观甄嬛,皇帝对她的情感处处透露着纯元的影子,以至于真相揭露之后,她一点也感受不到皇帝对她的真情,只有彻骨的凉意。第二个原因是,博子的爱情观的境界是高于甄嬛的。甄嬛得知真相马上报仇,给皇帝戴绿帽子。虽然这种以暴制暴的做法看上去很爽,但却非常的幼稚。在《如懿传》中有一个定位类似果郡王的角色,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害他入狱的反派青梅竹马去看望他,他对她说:“我所珍惜的,只是我心中的你。”这样的态度和博子的态度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无论现在和未来怎样,过去相爱的时光我会好好珍藏,成为我不会忘怀的回忆。看到很多情侣热恋时海誓山盟,但最后却因为各种各样的矛盾彼此厌恶,落得相看两厌的结局,这样的爱情观,我并不是觉得它有错误,而是觉得它并不是特别成熟。也许时间会改变一个人,也许爱情会随着时间消散,也许矛盾的伏笔在初次见面时就埋下,甚至也许爱情的开始只是一场欺骗,但既然选择了相爱,也的的确确地爱过,就应该去珍惜那段美好的时光。不要因为现在的不堪而否定了过去的爱情,不要因为不确定的未来而否定现在的相爱。即使到恋情的最后,在一起已经成为互相折磨,也不要因为悲伤的结局而完全否定两人的爱情。无论如何,那样美好的情感是值得被珍惜的。我非常赞同老师上课曾经说过一种对待爱情的态度———Love as you have never been hurt,像不曾受伤般去爱。即使你真的爱了不值得爱的人,那也只是一个人的错,不是爱情的错,不要去责怪爱情。而博子会说出“我真是个自私的女孩”这样的话,也许也是出于这样一种心态吧。

以上便是我对我自己的爱情观的一些说明。但我觉得最美的爱情,应该是提到爱情这个词的时候,心中想到的那个人的样子。

(作者系2016级哲学专业学生)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