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羡慕那些双胞胎,羡慕她们互相是最亲密的玩伴,可年纪稍微大一点又开始庆幸没有这样一个人,和我同一个面孔,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抹去我的唯一性。
《深夜前的五分钟》带着原著里本多孝好富有神秘和推理色彩的文风,也有导演行定勋对“美”的敏感捕捉。和时下一些商业片不同,电影节奏很慢,情节也隐晦而巧妙。每隔半年我都会把它翻出来看一遍,每次的感受也都不一样。
我是谁?
我到底是谁?
剧里反反复复问着这样一个问题。双胞胎姐妹分享她们拥有的一切———爱好、心事、甚至身边的人。大人们认不出来,而她们自己也对自身经历过的成长轨迹感到迷惑。姐姐若蓝先爱上了天伦,可是后来妹妹如玫却和天伦在一起了。尽管极力避免,她们还是会看上同一个东西。于是姐姐背着妹妹学了游泳,也认识了钟表匠阿良。在阿良那里,若蓝得到了独一无二的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她拥有一个如玫没有的世界。
在影片后面,毛里求斯旅游事故里姐妹俩死去了一个,回来的那一个人却没有人分得清。在看前两遍的时候我像天伦一样,纠结于回来的到底是若蓝还是如玫。但看到第三遍,才明白“如玫、若蓝”只是一个名称符号而已。好比影片前五分钟,修表店的老爷子说“这块手表的价值,要由你决定啊。”影片中阿良的收音机里响起《梁祝》时,一只蝴蝶悄然飞走,也就暗示着“若蓝”的肉体化蝶。但剩下的人也不是完全的如玫,她承载着若蓝一半的记忆,也承载了如玫的记忆。
“没有人爱别的任何人,他爱,在别人身上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别人不爱你,你不要烦恼,他们感觉你是一个陌生人。做你所是的人,即使从未爱过,在你的自我里是安全的,你只经受,少数的悲伤。”天伦的爱就像固定的记号,一旦他在如玫身上找不到他所以为的熟悉感,他就想要逃开。而阿良的爱更像是一种救赎,虽然再无法爱上回来那个不是若蓝的人,但他还是愿意收留她。
电影最后,阿良惊醒之后下楼追欲要离开的如玫。他在桌上拿起如玫归还的怀表,这时候钟表店走字的声音戛然而止。整十二点,墙上挂钟敲响,他把手指拨开看向掌中的怀表。没有快一分钟,也没有慢一分钟。
一如若蓝在信中写的:“不需要快五分钟,也不需要慢五分钟,只是那一刻就好。”
如玫完成了她的自我救赎,她已经是一个崭新的人,不是如玫也不是若蓝。“在你的自我里是安全的”,她看似经受了感情在表面上的伤害,其实此时她内心才真正明确自己是谁。她开始诚实面对自己的一切,摆脱身份带来的束缚,用最纯粹的自我面对世界。褪去在他人记忆里的完美或是不完美,抵挡住现实一点点消磨本真的沉沦,这对我们,对爱都绝非易事。
(作者系2016级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