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救赎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黄立林 编辑:陈杰 时间:2018-01-16 字号: 【大】 【中】 【小】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很有趣,刚开始,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一词最早源于基督教经典《圣经》,救赎论是基督教哲学中的崇高表现,亦是《圣经》中最重要的主题。从人的角度看赎罪,有与上帝和好的意思,也有被救赎的观念,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而救赎者要做的就是废除奴役,释放真我。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代表作,该小说讲述银行家安迪,错被当作杀害妻子及其情人的凶手而被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师的奸诈、法官的愚昧、狱警的残暴、典狱长的贪心,将正处于而立之年的安迪从人生的巅峰推向人间炼狱。如此缪乱、黑白颠倒的世界抽打着时代下的每一个人,肖申克因此而存在。安迪的到来正如耶稣降世,他的救赎惠及肖申克的每一个人。

“在肖申克,我只相信两样东西,纪律和《圣经》。把思想交给上帝,把肉体交给我。”这是典狱长对每个进肖申克监狱的人都说过的话。事实也正是如此,肖申克禁锢着每一个人,像笼子囚禁飞鸟一样,自由即失,人心的希望也渐被时间淡化。

被肖申克困了五十年的老人布鲁克出狱不久选择了自杀,时间诠释了一切。被夺去自由五十年的他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必然不会是惊喜,而是内心的无所适从、精神的崩溃和思想的极端化。肖申克改变着来此的每一个人,这就像是一条宇宙真理。安迪恰恰打破了这条“真理”,他试图帮每一个人恢复生活,这就是他的救赎之道。当广播放出意大利女人的歌声时,所有人驻足聆听着那声音,像是在接受着一场洗礼,美丽的声音比在这灰暗地方的任何一个人的梦想都要高远。这一刻,每一个肖申克的落伍者都感到了自由。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安迪给了肖申克每个人从未受过的恩惠,他带来了希望和自由的光辉,使他们身上的“罪”开始沉淀,人心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澄澈。“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人变得疯狂。”希望与现实似乎是一对无法消解的矛盾,身处这对矛盾中的每一个人都彷徨不安。可当安迪为了逃狱爬过五百码的排污管时,人的迷茫涣然冰释。五百码,足足有五个足球场那么大,那就是肖申克人与自由的距离。对多数人来说,那是一辈子也走不完的路程,对极少数人来说,那只是一瞬间的选择而已。

“有些东西,属于自己,它就在心里,谁也抢不走。”当失去这些东西,人心便被囚禁了,思想的牢笼往往比监狱的铁笼更可怕,更冰冷残酷。安迪用十九年的时间预谋一场出逃,或者说是一场革命,深入人心的思想革命,是对自由的追求,对希望的邂逅。

“囚禁”当然不止存在于监狱,它悄无声息地弥漫在这个时代之中,如影随形地附着在一桩桩看似琐碎细小的事情上。当这类现象发生时,人们觉得有什么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褫夺了。可是当人们试图去赎回那被褫夺的东西时,突然发现自己对它竟一无所知。许多人穷极一生都只是在追寻,希望通过超越对往昔的记忆获得救赎。最终发现,人们要赎回的东西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或者说是有希望的生活。这种追寻和赎回就是人的自我救赎。

人往往让自己陷入困难的问题,就像德尔菲神庙的箴言或者斯芬克斯的谜语所逼问的那样。人已然为人,但却对自己的规定性一无所知,从根本上来说,尽管受着时代的影响,可人心的囚笼究竟还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想完成自我救赎的使命,就要在时代和人身上找线索,借助线索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生活。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会让人感受到自由。”心怀希望,追求自由,才是最深刻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作者系2016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