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苏州,梦一场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周沁阳 编辑:陈杰 时间:2017-11-06 字号: 【大】 【中】 【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初中时学习过叶圣陶先生的 《苏州园林》,里面所描绘的园林景观山水如画,而皇家园林只是这座古都的一个代表。这座温润的城,成了我今年国庆出行的首选。如今恰逢十九大召开,遂有感而发。

初到苏州,扑面而来的便是一股文化气息,目光所及都是古色古香的文艺建筑。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给这里带来了几千年的富贵荣华。这里经济繁荣而低调,听闻经济水平在江苏独树一帜。苏州历史上匠人才子不少,却没有出一位帝王,这种温和内敛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座城市的气质。“要保护好这座古城,不要破坏它原有的风貌,否则它的优势也就消失了。”邓小平同志曾这样说,这也是苏州人民的共同心愿。

今朝千城一面,这里却是烟雨朦胧,细数窈窕风姿。

我们一行四人先行游览苏州园林的点睛之笔———拙政园。“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这里虽不能治国平天下,却可以独善其身。园内山池相间,小径曲折蜿蜒,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四方建筑可听雨,可赏荷;镂空花窗外方内圆,透过窗赏景好似人在画中;整体和而不同,不落凡俗。这里的巧夺天工流水飞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苏州园林是我国较早的一批文化遗产。回想起那番风光迤逦,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号召。田广粮足、无旱无涝、四季常熟、户户小康、品茶听曲、平和惬意,苏州民众这番文化自信,是党领导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改善的显著标志。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苏州的慢节奏生活,并不影响这座低调的城市焕发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的活力。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创新、发展,更来源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源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栖冲业简,非同里古镇莫属。

同里古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家家邻水,户户通舟。先秦已成集市,汉唐日渐繁华,落有珍珠塔、嘉荫堂、退思园诸景。坐享水乡之乐的百姓生活日出而作,怡然自得。同里以水闻名,无水无同里,既是水乡,便有长蒿,有纸伞,有土墙,有青瓦。这里好像一座活的博物馆,踏在光滑的石阶上,发出的声音清脆无比,好像当年这里的古人刀耕火种发出的天籁之音。中国人富庶一方的秘密,一定是勤劳。当地手工美食所蕴含的,不光是祖辈岁月积淀留下的经验,还有华夏人千年的智慧。闵饼油而不腻,团子碧翠黛青,芡实软糯带甜。“香剂圆从范,青膏软出蒸。女工虚郑缟,士宴夺唐绫。”这些当年献给慈禧的贡品,现在在百姓中“口口相传”。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越是静谧,越是灯火通明。到了晚上,凑热闹的游客们渐渐离去,只留下我们这些喜欢品味原汁原味水乡味道的闲人。不用再招待食客,阿婆抬着木盆到水边开始洗衣;少了熙攘的游人,小孩子们拿着爸爸做的糖画到处追逐打闹;没了白天的喧嚣,公公拉的二胡终于能让巷里巷外的人都能听到。

新时代要走新的发展路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结底还是人民的梦。古镇的人们有一个梦,保护好这片人与生态完美交融的文化明珠,从此过上优游自适的生活;我有一个梦,在文化层次上不断提高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中国梦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

苏州,梦一场。中国梦,我的梦,正香。

(作者系2016级药学专业学生)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