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读者在看到文章标题时,会下意识地认为,我们要谈美食了,其实不然,我们要说的是新鲜感的问题。之所以要谈新鲜感,是因为最近写的一篇关于《包法利夫人》的读书报告,且近来因为腿伤卧床,我的生活中似乎缺失了一些新鲜感,所以我对新鲜感产生了兴趣。
第一次听到关于新鲜感的讨论,是在某个朋友的文章里。关于这位朋友,一直以来我都对其抱有一种欣赏又敬佩的情感。她热衷于记录生活,热衷于寻找生活的新鲜感。如果说一定要有一个比喻的话,那感觉就像一只在旷野上奔跑的白色小狗,自由与热情对她有绝对的吸引。
我曾经听她说过“生活是一连串意外的组合,故事藏在心中的角落。”当时心中没有太大感触,但看到她的新文章好像又想起了很多。我们在生活中期望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难以实现的,我们无法预见下一站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对于未来的很多东西都抱有新鲜感。但当我们的生活长久地处于一种可以预见的状态时,原本能够唤起我们精神的东西也变得乏味。可以预见的生活,换句话说这其实就是机械地搬运,我们在重复中得不到新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就会意识到新鲜感缺失是一件多么严重的问题。
由于最近要写读书报告,又看了一遍《包法利夫人》。在讨论爱情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最初的想法是艾玛一直以来追求的是爱情本身。在写下的一瞬间,又觉得不是很恰当。爱情一定是有的,但并不完全。如果,从始至终她追求的是爱情,当她与莱昂再度相遇后,她已经得到了想要的,那么起码在精神上内心应该是丰盈完满的。不应该又出现乏味的厌恶。又或者说,艾玛从一开始追求的是浪漫,那在会见情人且大量购买了装饰品后也应该得到满足,但从始至终,艾玛心灵的空虚从来没有被填满过。
后来,我好像明白了她想要的东西,应是一种激情,而这种激情她注定在平淡的生活里无法得到。艾玛,永远在追寻一种极致的新鲜,到手后又很快乏味。周而复始,永远也不会满足。
这样的对于新鲜感的狂热追求,也许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理解不了的。因为在长久的工作学习中养成的规律化生活,会消磨掉我们对于新鲜感的感知能力。但追求新鲜感是人的天性,它或许被埋藏起来,但遇到合适的机遇它便会肆意生长。
之前,我一直难以形容高三时焦虑、迷茫又烦躁的心境,后来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情绪消弭了。但近来因为卧病在床,那时的状况似乎又回来了。这次我好像找到一个很贴近的描述,“人是一堆无用的热情。”我们离不开规律的生活,但是我们在过分规律的生活中找不到新鲜感。经常性地沉浸在某种不知名的落寞里,让自己找不到想做的事情,生活的热情在日渐消磨。
好在,近来终于可以下床了。长久以来的消极情绪,也像乌云一样消散了。
当然,我们也反对用新鲜感衡量一切。因为如果一味地按新鲜感衡量一切,我们就相当于放弃了责任与道德,陷入自我满足的泥沼。我们需要新鲜感极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需要这些东西来转移注意力,暂时地离开我们面对的琐碎日常,消解我们未曾察觉的消极情绪,并不是说要抛弃原有的东西不管不顾。我们渴望不期而遇的惊喜,又希望美好的事物长留身边。那些路上新出现的猫猫、朋友偶然送的咖啡,意料之外的好分数,都是平凡生活中让人更加热爱生活的“新鲜感”。
所以,如果生活无趣没有新鲜感。那么这时,请先慢一些,看看我们之前不曾察觉的东西。
也许就像今天,朝阳升起,绯色的云霞在天边晕染。又是不一样的一天。
(作者系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