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胡银银老师,是在2023年大二上学期的《政治学原理》课上,她教授我们政治学。但课程伊始,她便告知我们她于政治学非科班出身,数年行教以来也不过通晓浅表。而后一个学期听下来,或许正是这种“通晓浅表”,我所感受到的政治学课堂不同于我想象中的——战战兢兢地步入一间巍峨的大殿,四柱上雕刻着寓世警言,“政治”二字的肃穆在头顶高悬。银银老师的课堂是如清溪般的,深刻的学理被她用温文的语调念出,知识如溪流润入心脑。我想她在生活中也当常存一双见微知著的眼睛,她的课堂上常是寓理于常,政治学的高深常常是和微末具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不再是高大的、晦涩的、巍峨的、令人生畏的。我的求学生涯中遇到过许多优秀的教师,或学识渊博,或仁和温慈,但大多敬而不畏惧,又或是畏大于敬。而银银老师却让我心中诚切地感到敬之畏之,敬重她爱生重教,尊畏她治学苛谨。
2024年六月期末前,我曾以访学名义约见银银老师,她欣然答应了我的请求,语气温和。我们在一个和煦的午后围坐在她办公室的皮质沙发上,我问她,“银银老师,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呢?”她的大部分身体曝在橙黄色的暖阳中,日光倾斜而下,折射出她剔透的、放空的瞳仁。她一边回想一边讲述,她年少时受班主任兼政治老师的熏陶,后求学于湖大又感于马院的学术氛围。她说:“是我的生命中总是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好老师,我想成为他们这样的人,我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启蒙最开始是源自师生情。”她谈及政教05级的班主任熊友华老师,谈及我们院里的田子渝老教授。她和我说道,“你会发现好的老师,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气质——学术严谨,与人为善。”
她的话音刚落,我就想起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模样。应该是一个燥热的夏日,她穿着青碧的长衫走进教室,发尾微卷,长裙轻轻在空气中晃起一圈圈涟漪,独立在讲堂之上,身如静松。对于银银老师的第一印象,常常令我想起一种幽谷中的素白色兰花,但如若细细打量,便会发现这株兰草的白,其实是一种肃然而清冽的银色,在空谷中折出动人的光芒。我想这是和她严谨的治学相关,她在访谈中总是提到“气质”,她说:“出于学习的要求,我们会去读原著,但那些经典并不是枯燥的,它的那种学术底蕴和吸引力,是你深入进去才可以感受到的美。”那些曾读过的书,已然成为她的气质,如一株银质兰草。银银老师的求学生涯从长江以南延伸至黄河之东,十年求学,十年从教,二十年的人生路程如同朴银细细抛光。她总是以谨肃问学,以严密求理。而与我们相遇之时,她已馥郁生光,却也肃然。学术严谨——不仅是她在求学路上贯彻始终的方向,也成了她教学中的独特气质。
她总说:“当老师,这些学理你需要比学生更懂,如若要教给学生三分,你便要懂得七分,甚至更多。”她时常告诉我们多读书,常常讲她的办公室书架上有许多藏书,可供我们借阅。教师似乎并不只是她的职业,也是她的情怀。她是馥郁兰草,却并不是一枝孤芳,而是以温润的、沁心的淡香浸染着身边人。她的语气总是温和的,轻细而沉稳的声调承托着她厚郁的思想,如江南雨乡的一湾湖水,在平静的课堂中,绕我心扉。
九月份,我又一次约见了银银老师。一如往常,她答应了我的相约。我们在一扇松柏满翠的窗前,我聊我未竟的理想,她聊她求学的甜辛。她和我谈起一位学姐,她说那位学姐满怀着理想抱负,曾希冀去往一所知名学府研读政治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姐常在马院自习,与她谈知论理。我从未见过那位学姐,却从老师的描述中勾勒出一个眼中似有万丈火光的女孩形象。言为心声,我确信说出这样一番话的老师一定很爱她的学生。
“学术严谨,与人为善。”这八个字,是银银老师教会我的关于从教最质朴的箴言。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而道一定不拘泥于书中道理,更是天地道义。业也一定不囿于书本课业,更是修心治学。她的谨,不止于学术,而她的善,不限于教学。她以身行,践此八字。好似一株银质兰草,风雨赋予她晶莹,烈日增添她光耀。卓然独立着,行走于她的教学路、她的人生道。
(作者系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