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沙湖墨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沙湖墨韵 > 正文

教师节的星光永不缺席

来源:湖北大学报 作者:许纯玲 编辑:邓银铖 时间:2025-09-23 字号: 【大】 【中】 【小】

1995年夏末的武汉蒸腾着暑气,在江汉关悠长的汽笛声里,我与行政管理系团总支书记陈山老师带着91级学生会和团委的学生干部们,开启了特殊的教师节征程。那年月没有电商物流,为给获得综合奖的学生们购置证书奖品,我们乘着轮渡横渡长江,在汉正街的商铺间往返比价。当夕阳将码头染成琥珀色时,每个人肩上的编织袋已装满奖状与暖瓶——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的仪式感。

返程时的意外插曲成了珍贵的伏笔。回到学校时,天色已晚,食堂早已打烊。望着学生们疲惫的神情,我提议和陈山老师请大家吃顿饭。话音刚落,掌声雷动。师生们围坐在明华酒楼的八仙桌前,武昌鱼的鲜香混着年轻的笑语在厅堂流转。那晚的月光记得,我们将“三好学生标兵”“文明寝室”等十余类奖项誊写到深夜,墨香里沉淀着教育者最朴素的期待:让荣誉成为照亮前路的星火。

1996年9月10日,第11个教师节,我收到了初入职场的91级学生们的请柬。他们说要回校陪老师过节,一场“教师团聚会”就此开启。我欣然赴约,心中满是期待。此后的十年间,他们每年都会轮流回校,陪我和陈山老师一起度过教师节。聚会上,除了谈论美食,更多的是他们分享工作中的得与失。餐桌上话题的嬗变恰似时代变迁的微缩史——从“办公室生存指南”到“学区房选择”,从“二胎育儿经”到“数字化转型焦虑”。我看着他们从职场新人成长为行业骨干,他们用人生阅历反哺我的育人实践。随着时间推移,学生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成家、生子,工作和家庭的担子越来越重。而我也在2006年退休,成了闲人。我曾几次提出不再聚会,但他们态度坚决,表示聚会除了尊师重道还是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分享经验的重要平台。的确,他们刚踏入社会时,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努力工作、适应环境;成家后,话题又多了婚姻、家庭、育儿;后来则是工作的变动、职务的升迁。还有,哪位同学的孩子考上大学,哪位同学的孩子出国留学,哪位同学的孩子参加工作……这些喜讯,总会在聚会时分享。师生之间,其乐融融,无话不说,满满的正能量。每次聚会后,我都会兴奋好几天。

从1996年至今,近三十年(除去三年疫情),这种师生聚会从未间断。我用1995年9月10日这一天的教师节,开启了近三十年的陪伴之旅。这是人间最真挚的情谊,最纯洁的爱。每到教师节,我都会穿戴整齐,在楼下桂花香里等待着他们。邻居们总会驻足感叹:“做老师真幸福啊!”是啊,当老师真幸福!2024年8月,教师节前夕,我将这段珍贵的记忆记录下来。作为一名曾经的行政管理系学生工作书记,我为能拥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学生而自豪,更为这份跨越时间的师生情谊而感动。教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段温暖的旅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出有爱、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所谓桃李满天下,不过是无数个9月10日里,那些穿越时空回来拥抱你的星光。

(作者系退休教师)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