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王灿发教授应邀走进新闻传播学院课堂,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各时期的新闻舆论实践活动与新闻舆论观。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王灿发教授以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开篇,指出“要学好习近平的思想,就要讲好习近平的故事。”他依照时间顺序,对习近平在不同时期的新闻舆论实践活动与新闻舆论观进行梳理分析。
七年的知青生活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王灿发教授介绍,习近平从新闻中学习如何制取利用沼气,带领村民建成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被媒体公开报道并受到县地两级表彰。他认识到媒介传递信息和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1984年,31岁的县委书记习近平首次作为报道对象出现在《人民日报》二版,同年12月,习近平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此后习近平一直很重视主流媒体的功能和作用。
2002年,习近平同志调任浙江,第二年开始在《浙江日报》上开设特色专栏“之江新语”,完成从读者到作者的身份转变。他累计发表短评232篇,“之江新语”成为指导浙江省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著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期提出来的,并逐渐在全国普及开来。
习近平长期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十八大以来就此发表多次重要讲话,要求新闻媒体坚持党性原则,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在谈到新媒体和网络舆论引导时,王灿发认为要按习近平提出的善用善管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他以新华社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融媒体产品为例,指出该短视频中文版上线40小时内累计播放5100万次,英文版在脸谱、推特、优兔推出后,首日阅读量近320万次,有效地沟通中外话语,传播了中国声音。
王灿发教授指出,习近平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职责使命、方针原则、任务要求、根本保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揭示了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关键所在,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领导、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他希望同学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