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由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局主办、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承办、湖北大学等协办的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大讲坛第十一期在校举行。本期论坛以“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为主题,通过学术报告、圆桌对话等形式,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保护与空间规划的融合路径,助力湖北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与美丽湖北建设。来自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规划设计单位的200余名代表线下参会,线上直播吸引近千人观看。

开幕式上,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万滋仁指出,要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智赋能、凝聚合力,深度服务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发展大局。
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余军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统筹发展与保护的“指挥棒”,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多规合一”破解空间冲突,以“三区三线”筑牢生态屏障。
湖北大学副校长曾祥勇表示,高校肩负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使命,湖北大学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化生态保护与空间规划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为国土空间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专家报告中,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三级调研员万亮在报告《生态修复让山川入画》中,系统阐述了湖北以“一江双廊两库四屏一平原”为框架的全域生态修复战略,开展的重点工程项目及取得的成效。中南安环院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涛在报告《国土空间一体化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与协同治理实践》中,深入阐释了公司“精准溯源-问题诊断-创新治理”的核心技术理念,以及在多个关键方向上的应用与成效。湖北大学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兆华在报告《生态文明主导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十点建议》中,提出国土空间规划需构建“三生融合”新范式,建议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建立“三条控制线”动态平衡机制,借鉴“生态银行”模式激活神农架等优质资源。
圆桌论坛由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于婧主持,五位专家围绕“长江大保护战略下的生态系统协同治理”展开深度研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三级研究员贺锋指出长江生态保护需强化“流域统筹”思维,加快长江生态保护国家级科研平台创建,推动跨区域联防联控;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柯新利强调流域治理应突破行政壁垒,通过“三区三线”差异化管控,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龚健提出构建“数据孪生”平台,打造智慧化生态监管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张祚主张完善跨省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社区参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朱联东呼吁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型污染物防治的法律与管理体系。
(审稿: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