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中国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中国区榜单在上海揭晓。湖北大学2012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校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生物药制备与递送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郑迪威凭借在细菌生物材料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成功入选。

郑迪威开创性提出“生物材料赋能细菌治疗”新范式,通过口服工程菌制剂将肾衰竭毒素高效转化为氨基酸,在猪模型中实现80%以上的毒素清除率。该技术有望替代传统透析疗法,大幅降低治疗成本并避免腹膜炎等致命并发症,为全球近千万肾衰竭患者带来曙光。其研究还涉及肿瘤微环境菌群重塑、代谢疾病调控等领域,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级期刊,并被《Nature Medicine》等权威期刊专文评述,入选“中国肠道菌群研究十大代表性成果”。
面对我国在活菌制剂领域核心菌种依赖进口、基因技术受欧美垄断的困境,郑迪威团队融合材料学、化学和物理学技术,开发出基于“质壁分离”的细菌改造新方法——仅需氯化钠辅助即可将益生元与益生菌高效融合,显著提升菌株的定植与代谢能力。该技术为国产工程菌的研发提供了全新路径,有望打破国际技术壁垒。

在湖北大学期间,郑迪威即展现出对生物医学的浓厚兴趣与创新潜力。他进入楚才学院理科实验班,并跟随导师徐祖顺教授、张先正教授进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和开发,先后发表10余篇SCI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no Letters、ACS Nano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4篇,并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谈到在校时光,他表示:“我最大的兴趣就是待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据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榜单素有“全球青年科技创新奥斯卡”之称,旨在遴选35岁以下可能改变世界的科技领军者。中国区评选自2017年启动,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标杆。
(审稿:刘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