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家精神,教师工作部开设“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栏,编发各学院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学习教育家精神的体会,引领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丰富内涵、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为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贡献力量。
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生命科学沃土中的筑梦人
全国模范教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何玉池

2016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犹在耳畔:“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作为一名从少数民族偏远山区一步一步走到大学讲台的教师,作为一名深耕生命科学领域20多年的科研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强国复兴的基石,更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让每个学生的每个细胞都绽放潜能的艺术。
2023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给新时代的好老师绘制了精准画像,也为广大教师提出了成长的导航指引。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引领。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这种精神既是价值灯塔,也是湖北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
师德如DNA双螺旋,在内外互补中实现升华。师德是教师的生命本质,唯有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的事业才有根基,教育家精神才得以践行。在实验室里,我常告诉学生,DNA的双螺旋结构之所以稳定,在于两条链的碱基精准配对,师德建设亦是如此。DNA的两条链分别代表着“外部要求、底线标准”的外部链和“内部自觉、提升标准”的自身链。外部要求和内部自觉相互吻合铸就师德生命力,不断精进螺旋上升与时代同步,持续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国家培育一代又一代时代新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必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向导,和青年学生一起追梦,在生命科学的沃土中继续作答。将教学科研的高度转化为育人的温度,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和生命科学进步贡献智慧。
教师的匠心
“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教授 徐运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不仅蕴含着对教师理想信念、人格品质的崇高要求,更体现了对教师专业修养、教育能力的实践指引。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家精神绝非抽象的“数学符号”,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像数学证明一样,通过严谨的推导过程、务实的教学活动,将教育的情怀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具体实践。
在二十余载教学生涯中,我对教育家精神的体悟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深耕讲台”的坚守。我始终坚信,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思维的锻炼,更是灵魂的塑造。二是“甘为人梯”的担当。三尺讲台,承载的是知识的重量,更托举着无数学生的未来。我始终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授业”,更要“传道”“解惑”。三是“修身治学”的追求。很多人都说,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数学家陈省身说“数学好玩”,要让学生感受这种“好玩”需要教师的匠心。我始终相信,教育的真谛在于“经师”与“人师”的有机统一,如同数学中的“微分”与“积分”,在育人过程中实现知识与品格的深度融合。
(审稿: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