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家精神,教师工作部开设“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栏,编发各学院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学习教育家精神的体会,引领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丰富内涵、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为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贡献力量。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育人
师范学院(田家炳教育学院) 乔荃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育家精神源自教育精神,是教育精神的主体化、人格化,是教育工作的魂脉所在。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具有高度的理论性、逻辑性。“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回应了“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明确了师范生人格塑造的标准,构建师范生人格坐标;“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反映了教育的本体价值,是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艺术;“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体现了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敢为人先的治学精神;“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刻画了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爱与奉献,“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勉励教育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为强国建设培养人才。
在深入学习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教育家精神对学生思政工作和师范生培养具有高度的指引意义。六个维度的精神内涵既是对教师职业本质的深刻揭示,更是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行动指南。湖北大学“因师范而生、因师范而兴”,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必须以教育家精神铸魂育人,传承学校师范教育高标准、严要求、笃行务实的优良作风,践行克难奋进的“习坎”精神,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当今天的师范生站上明日的讲坛,传播知识、播撒希望的种子,这或许就是教育家精神最生动的时代注脚。
(作者系湖北省2021年“荆楚好老师”)
涵养教育家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劲松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时代特征、开阔的国际视野,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恪守职业道德、锤炼精神品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行动指南。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深知教育家精神不是抽象的“政治”概念,更不是面向教师的空洞的“思想”号召。尽管不是每个教师都有可能成为教育家,但是每个教师都有涵养教育家精神的必要。因为,作为“现实的人”的教师“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同时,教师所从事的本就是以思想影响思想,以精神造就精神的工作。也就是说,一名缺乏精神追求和没有精神支撑的教师既难以谓之为“人”,更难以胜任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教书育人。
透过众多优秀教师的先进事例,结合我从教33年并担任31年班主任的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涵养教育家精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涵养教育家精神道阻且长,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不忘育人初心,饱有职业良心,常怀职业理想,以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在科学研究、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等工作的长期实践中,严守教师道德,强化自觉行动,不断修炼内功,历经点滴积累,方能有所收获。
(作者系湖北省2022年“荆楚好老师”)
践行教育家精神 做学生的引路人
历史文化学院黄柏权
在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过程中,做学生的引路人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师不是知识单向灌输者,而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向导、伙伴和灯塔,要努力成为四个方面的“引路人”。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真切的教材,坚守职业道德,真诚待人,公道办事,于细微处彰显教师的品格,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恪守正道。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给予及时的疏导和鼓励,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辅导、田野调查,教师都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学习、科研的兴趣,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课题,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会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助力构建广博而融通的知识体系和宏阔的视野。
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问、挑战权威。锻炼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体验科研创新的过程与乐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培养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通过讲述祖国的历史文化、英雄模范、科学巨匠的爱国故事,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其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服务人民,体会奉献的价值与快乐。教师忠诚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用自己的精神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将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践行教育家精神与做学生引路人,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关系。教育家精神是“魂”,它决定了引路人的精神高度和价值取向。做引路人是“行”,它是教育家精神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落脚点和生动体现。
(作者系湖北省2024年“荆楚好老师”)
(审稿: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