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菁菁校园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菁菁校园 > 正文

青年志愿者服务滞汉人员 用爱连接生命通道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团 刘湘琳 编辑:鲜文涛 时间:2020-03-16 字号: 【大】 【中】 【小】

本网讯(记者团 刘湘琳)“您好,请问您是之前在网上提交了帮助申请的滞留人员吗?”疫情期间,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志愿者高子涵每天联系滞留在汉人员提供帮扶,平均下来要拨打一天80至90个电话。

2月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就切实做好滞留在汉外地人员服务保障工作做出指示。3月4日,看到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志愿者协会正在招募负责联系帮助滞汉人员的志愿者,8名学生立刻报名参与。2018级法学专业的陈鹏飞就是其中的一名,“我在武汉上学,武汉又是疫情爆发的重灾区,这些人都可能是我日常中也许见到过的人,他们需要帮助,我想我应该挺身而出。”

联系滞汉人员的时间是由志愿者自己决定的,一般从早上九点开始,最多的时候要打200多个电话,实在忙不过来其他志愿者就分着打,有志愿者拨打电话过多甚至被营业厅误认为是异常操作从而封号。2019级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中外合作班的陈浩然说,电话打多了就会口干舌燥,但是他们不敢喝水,等到有人交替的时候才快速地抿一口。他第一天的工作从晚上8点开始,凌晨1点25分收到最后一条短信,电话那端求助的高一学生回复他:“晚安,明天我去社区,非常感谢,祝您快乐。”

陈鹏飞拨打过一个老奶奶的电话两次,一次是奶奶接听,另一次是一个阿姨。他了解到这个奶奶是一个人从外地来武汉,疫情爆发后被萍水相逢的阿姨收留,也是她帮助奶奶在网上申请政府救助。“能为素不相识的人帮助这么多,真的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人间有爱,患难见情。”高子涵记忆最深的是她给一位叔叔打电话回访时,叔叔告诉她通过自己想办法情况已经稍有好转,他就不给社区添麻烦了,把救助机会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志愿者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作为中间的联系方不知道具体帮助政策、被误认为是诈骗电话、滞留人员情绪过激……“遇到问题是难免的,但是也有人一直信任我们,志愿者之间也会相互交流鼓劲,营造了一个很有爱的氛围。”

志愿者群从开始的40人左右发展到现在已经127人,高子涵他们所需要拨打的电话也一天天在减少,“国家和政府在努力的帮助每一个人,大多数人的心态其实也比较乐观,都相信不会被疫情打倒。”

助力教育扶贫为山区孩子打造网络课堂、为民警子女提供课业辅导以及心理沟通、对接联系捐赠物资、募集爱心捐款……湖北大学其他学生也一直在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