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年,学校着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秉承 “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精神,致力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综合改革,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我校学子中在创业中敢于奋斗、在国内外赛场为校争光、在学业上考研读博等典型人物,经学校校报、校园网主页、校园新闻网报道,引发校内师生热议;校外媒体《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羊城晚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人民网等媒体对我校21个优秀学生个人和组织进行了报道,其中《大二学生千万富翁之路》、《吃食堂住宿舍小富翁很低调》、《湖大“最牛考研班”37人赴考36人中第》等稿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国内国外舞台争荣誉
2013年是湖大学子收获颇丰的一年。经校外校内媒体报道,这一年我校学子共参加国内外赛事26项,其中国际赛事4项、国内赛事8项、省内赛事14项,参赛范围涵盖体育、文学、数学、物理、生物等多个方向。在国家级、省级征文活动中,我校学子获奖人数达69人;英语类竞赛共获奖158人.
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我校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李江涛,斩获全国二等奖;外国语学院的李欣晨在中国人日语作文大赛中,荣获最高奖项,同时被授予“日本大使奖”;代表我省在校本专科学生科研成果最高水平的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中,文学院赵晓丽的科研论文《湖北竹溪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分析》等3项成果荣获二等奖,楚才学院李璇的《地区性商业银行开展微小贷款分析》等7项成果荣获三等奖。
体育方面,我校学子展现良好的竞技状态。我校田径队在2013年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奋勇拼搏,荣获乙组比赛团体总分第三名;2013年6月21日晚,校足球队凭借超强实力,以4:1战胜北京体育大学队,在2012-2013届特步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CCFL)总决赛中获胜,豪取七连冠。学子们的风采同样延续到了国际的赛场。10级物理专业李纪强、10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王言和2010级应用数学专业陈亚雄三人团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二等奖;09级基础数学研究生陈昌昊获得了丘成桐“新世界数学奖”奖项中的硕士论文奖银奖;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及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学生联合参赛学生队伍在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上荣获特等奖。
我校生科院女博士许昕今年在台湾参加了第19届世界蛛形学会年会,并在“系统与进化研究领域”专题中,发表报告并荣获大会报告三等奖,成为亚洲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27岁的许昕也是湖北省唯一一个研究蜘蛛的女博士生,5年来她奔波在国内外各地采集蜘蛛样本,共采集了标本近4000只,仅去年一年就采集了1400余只,《楚天都市报》于10月31日对其进行了报道。
科技文化赛场显实力
我校数计学院2009级数学专业李江涛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总决赛”中,夺得一等奖(全国仅9人),获得保送北大直博的面试机会,最终顺利闯关,获得直博资格;物电学院2010级物理学专业学生李纪强,用《2013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的科研成果成功保送复旦大学。
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成功保送名校名所读研攻博资格。2013年与他们一样获得保送外校资格学子,我校共有16名,校内外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将拔尖优秀人才推送至名校,也是我校寻找省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突破。
除此以外,我校81名研究生获得2012年国家奖学金,14篇论文获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历史学专业2010级学生王书豪用大半年的时间为清代《光绪祁县志》注解15万字,其事例被《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两家媒体同时报道。
这一年,引起校内外媒体关注的不只有优秀学生个人,还有先进的学生集体。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试验班,全班共39人,其中37人报考研究生或申请出国深造,36人成功,成为名副其实的最牛考研班;政法学院研究生陈路、韦焕进、张弓、覃灿同在一寝室并同时通过选调生招录考试。6月17日,《长江商报》对他们进行了报道。
社会实践活动展风采
学习之余,一些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崭露头角。他们敢于创业,乐于公益,表现出争做时代主人的风采。
2013年5月16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分别开辟专版,整版发表由报社记者和我校宣传部联合采写的长篇通讯,报道我校艺术学院学生罗敬宇创业的典型事迹。截至昨日,网络上已有两百余家媒体转载报道此事。罗敬宇从他初二开始独自摆地摊挣钱,如今,年仅19岁的他,走过了4年大起大落的创业历程,已经是4家公司的主要股东,坐拥8个实体店、3家网店,资产过千万。
2013年9月15日晚,我校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3届毕业生李俊在“首届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中摘得桂冠,副省长梁惠玲为其颁发了20万元创业奖金。
2012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徐兰馨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建立“岁月留声工作室”,汇集211位配音人才,积累了300万人气;研究生期间就创业的高科技“猪倌”张照亮,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十佳之星”,被《武汉晚报》重点报道。
还有一些学子热衷于参与公益活动,奉献爱心,服务他人。雅安地震期间,生科院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六名学生组团献血,以微力量凝聚成大爱;体育学院研三学生阮威,3年里带领志愿者团队,用所学的篮球知识,无偿帮助一群智障少年;“麦克老师”刘作康公益授课,不要一分钱的报酬指导同学考研英语、四六级考试,将自己雅思阅读与写作的经验与他人分享。
这一年,我校的人才培养在多个方面取得成效。越来越多的湖大学生表现出勇于承担责任、争做时代主人的精气神,他们将为校争取更多荣誉,也为自己的青春添上无悔的一笔。
附:【2013这一年】专栏链接
系列报道①: 队伍建设有成效 http://www.hubu.edu.cn/Html/2013-11/hdyw5406.shtml
系列报道②: 人才培养结硕果 http://www.hubu.edu.cn/Html/2013-11/hdyw54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