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1月6日讯(记者贺俊 通讯员吴珊 刘琴)双十一就要到了,堆积如山的快递盒既影响观感,又破坏环境。湖北大学一科研团队却能将废纸盒变成可酵解糖,再发酵成可再生生物燃料,实现了废旧快递盒的“华丽转身”。近日,该团队参加了2018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并在这项国际顶级科技竞赛中斩获银奖。

“平时大家拆快递后会将纸箱丢弃,尤其是双十一期间,垃圾桶里的快递纸盒经常会‘溢’出来。”来自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学院的14名本科生组成了科研团队,队长王彭滢介绍,大部分快递盒被当做普通垃圾处理了,利用率很低。团队成员们在湖大7个快递点进行的调查显示,该校每年派发约255万个包裹,平均每人每年80个。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去年双十一期间快递件数超过15万件,其中纸箱使用量占50%左右。“仅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产生巨量废纸箱,整个社会更可观。”

指导老师建议科研团队在纤维素处理上做文章。纸箱含63.1%的纤维素,13.6%的半纤维素,18.9%的木质素。队员们尝试将纸箱搅拌成絮状,经酸溶液处理和多种纤维素酶消化,变成小分子的可发酵糖,再经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生物燃料,而这种可再生生物燃料能用于航空燃料、汽油、塑料以及化学萃取剂的生产。
“实验过程非常复杂,一旦失败就要改变方法继续做。”王彭滢说,有时候做完实验发现转化的结果不理想,或者提交前做全测序时发现中间少一段等等,每个人都顶着压力继续前进。团队成员宋皓月却为这段经历骄傲:“女孩子做科研很酷。虽然有时候实验一直做不出来会很沮丧,通宵时老师也陪我们关‘小黑屋’,但是这种奋斗的经历很难得,是大学里独一无二的体验。”

“在波士顿的现场答辩环节中,整个团队的表现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肯定。”杨世辉是该团队的指导老师之一,他告诉记者,2018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是合成生物学的国际顶级赛事,全世界343支队伍同场竞技,项目涉及诊断治疗、环境、能源等多个领域,快递盒项目涉及能源的废物利用,与生活联系紧密,采用的实验手段如启动子的筛选也比较先进。“有改进的空间,将来还可以做得更好。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382972084573311&wfr=spider&for=pc